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辛)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暗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
在外廷,以兵权和军功为依托,司马氏家族迅猛崛起、一日千里,赫然已成为继颍川荀门之后中原世族集团的新一代“盟主”。尤其是司马懿于关中耗死蜀相诸葛亮之后,其声望完全达到了顶点。
曹叡对此十分忧虑。他冥思苦想出来的对策却是:“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收回了司马懿的大将军职务,准备留给自己的宗亲子弟。他这一近乎粗暴的做法,恰恰在司马氏父子心底埋下了深深的“隐刺”。
天不假年,暴疾突至,三十五岁的曹叡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临终前考虑到以夏侯献、秦朗、曹肇等宗室旁系贵族为主干,由燕王曹宇牵头,组成一个顾命辅政班子。在他的这个谋划中,名门世族集团完全被排斥在外。
然而,潜力极大、积势已成的名门世族集团岂会就此屈服?其“内线”刘放、孙资站了出来,以名门世族集团为后台,与曹叡暗暗“过招”。他俩打着“维护魏室长治久安”的旗号,向曹叡发出的第一招是抬出“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的金牌遗诏,一举逼退了曹宇;第二招是点明了“委祖考之业,付二三凡士”,直接否定了夏侯献、秦朗等辅政候选人的治事能力;第三招是拿出“外内壅隔、社稷危殆”的威胁之辞来震慑曹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