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在扫除西昆体浮靡柔弱诗风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内容上讲,宋代诗人关心民瘼,抨击时弊,在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诗作蕴含忧患意识,故国情思以及爱国主义情感,读之,使人歌、使人泣、使人鼓舞,成为致用思潮长河中的浪花。诗风上清丽平淡;另一方面刻意雕琢,以理性说教,也在诗作中反映出来,“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是宋代诗歌的一种潮流。钱钟书先生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是从根本上抓住了唐宋诗风的差异。
宋代散文在我国散文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继承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果,但又有新的发展。唐宋古文八大家,宋占六位,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散文的重要成就是形成了一种稳健而成熟的散文风格,即平易自然、婉转流畅,更适用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到宋进入全盛期。人们一般认为宋词有两大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这两种词派在内容选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大致说来,两种词派有明显的区别: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词多为“艳科”、“诗壮词媚”的传统,抒情多是伤春惜别、男欢女爱,状物或是绮罗香泽,或是风花雪月。婉约派词有自身的特点,亦有佳作。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把词的内容扩大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辛弃疾则更多是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在表现手法风格上,婉约派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特色,而豪放派直抒胸臆,以豪迈奔放为主流。在体制声律上,婉约派强调合乐,豪放派抒发思想感情而不过于拘泥声律。不论是婉约派和豪放派,均是代表宋词发展的趋势。宋词在中国词史上是最高峰,其影响波及以后的整个词坛。人们习惯上称“唐诗”、“宋词”、“元曲”,其实是对不同时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概括和赞许,这说明宋词在宋代文学上的辉煌成就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