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末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
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译文】
来信写道:“我曾经在心中尝试过,当喜、怒、忧、惧等情感发生时,即使动气到了极点,但只要我心中的良知一觉醒,这些情绪就会立刻消失,或者在刚开始时就被遏制,或者在过程中被控制,或者在过后感到后悔。那么,良知就像是常处于悠闲无事之地的主宰,对于喜、怒、忧、惧等情感似乎并不参与其中,这是为什么呢?”
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同时也会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的领悟。然而,说“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这句话还是有问题。
因为虽然良知并不受喜、怒、忧、惧等情感的束缚,但喜、怒、忧、惧等情感也并不在良知之外。也就是说,良知与这些情感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完全分离的。当我们有情感波动时,良知会发挥作用,帮助我们调整和控制情绪,让我们回归平静和理智。因此,我们不能把良知看作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情感之外的存在,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