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们美国与这里远隔重洋,真是消息闭塞。我要是早一点儿来访问,何至于苦闷两年呢?快请您告诉我是谁提出了这个伟大的假设。”
“就是那个法国人德布罗意,这个人本是学文科的,半路出家投身物理。但也正因此他没有我们同行中惯有的旧框子,所以倒捷足先登。他不但提出假设,还推出公式,能具体地求出粒子的波长呢。他的论文发表在法国科学院会议周报上和英国的《哲学杂志》上,您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这两个科学家越谈越有劲,而戴维逊心里已在悄悄地说,只今天这一席谈话我就不虚此行了。拜会过玻恩之后,戴维逊已无心再到哪里转了,便草草结束了这次访问。他回到美国后,重做了两年前的实验,果然与德布罗意的预言和计算完全一致。原来两年前的那次液态气瓶爆裂帮了他的大忙。他和革末对锌板加热、洗刷后,锌板就变成了单晶体,而任何一种波经过晶体,都会产生强度周期性的变化现象。他们真是因祸得福。同时还有另一名英国物理学家小汤姆孙,则从另一条途径获得一张电子衍射的照片。德布罗意的理论从此得到了有力的证实。德氏也因此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而戴维逊和小汤姆孙则共同分享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读者或许要问:这个小汤姆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老汤姆孙是何关系?原来他们正是一父一子,老子发现了电子,儿子又证实了电子是波,父子二人在物理学方面做着接力研究,一时在科学史上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