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进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动态评估、综合控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政府部门依法管理、责任主体认真履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对公共安全风险的全过程综合管理,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主动性,为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 公共危机
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性扩张,风险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不可抗拒的场域。这意味着,风险已成为一种社会形态,超越了任何国家和社会制度的约束和限制。需要解释的是,风险社会的普遍性并不排斥民族国家形成具体的实践后果。这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有风险,即转型社会所带来的社会结构风险。 社会结构风险是风险社会的表征之一。其显著的特征是,剧烈的社会分化多引起的社会结构重组带来各种社会风险:第一,传统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在利益格局的变动中被动摇;第二,社会分化瓦解了原有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交换规则,产生了规范真空和社会失范,进而引发社会秩序的失序;第三,新旧社会结构间的冲突与失衡在分化不均衡中愈发明显。由此,转型社会所带来的城乡结构的“失衡”和“断裂”,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张力的加大和社会结构的功能失调,使得制度和结构性风险广泛存在。 因此,无论在超越区域领域的全球化背景,还是具体在特殊的转型社会中,作为抽象意义上风险一旦发生,也必然引发具象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