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洲与美国
1881年,在奥斯卡尔·白朗宁的著作《教育思想史引论》出版以前,英国还不知道教育上的赫尔巴特学派。J.J.芬德雷是第一个严肃认真地钻研赫尔巴特学派学说的英国学校行政人员。他于1891年至1893年访问了德国,并参加了莱因的研究班。1902年他写了《课堂教学原理》一书,宣称这是英国作家按照耶拿的式样,把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课堂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的第一本书。教育的伦理目的的首要性,教学过程中形式阶段的使用性,统觉过程,兴趣的重要意义等,都是芬德雷在他的《课堂教学原理》中所表述的教育观点的重要部分。1903年,芬德雷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在他的协助下,曼彻斯特大学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英国传播赫尔巴特思想的重要中心。
G.多德1896年也在莱因那里学习过,她比芬德雷更为密切地追随着赫尔巴特学派的理论,她的著作全面表述了齐勒尔及莱因的研究方法。罗佩对当代德国教育有深刻的了解,并赞同赫尔巴特学派的事业。他1891年发表的论文《一盆嫩绿的“羽毛”》,是对统觉生动而通俗的说明。费尔金夫妇1892年负责翻译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98年还翻译了赫尔巴特的《关于教育的通信和讲演》。J.亚当斯1891年出版的《赫尔巴特学派的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深入浅出地讲评了赫尔巴特学说,该书在此后40年不断再版。它对于把赫尔巴特学说介绍到英国及其附属国所起的作用,也许比其他任何书籍都更大。F.H.海华德从1903年到1909年发表了六篇有关赫尔巴特学说通俗而见解高超的著作。在《赫尔巴特的奥秘》中,他总结说:“赫尔巴特的要旨是兴趣,赫尔巴特的奥秘是统觉。多方面的兴趣就是统觉的兴趣,取决于已有的知识。但是,有一种比其他兴趣更重要、更加依赖于统觉的兴趣,那就是对优良品德的兴趣。”由于海华德与亚当斯的出色工作,赫尔巴特学派20世纪初在英国备受尊崇。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