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承认诸如个体、生死、离别、偶然、意义、信仰、命运等私人形而上学问题的存在,要明白这些问题并非可以通过社会科学及公共领域予以彻底解决,更遑论终结。从这个方面来说,形而上学时代的宗教、哲学、文学是具有正当性存在理由的。但是,由于后形而上学的转型,由于社会科学的冲击,由于现实的人生存在境况的变换,我们认为应该改变关于此类私人形而上学问题的看法。这里,我们接受的是阿伦特的意见。
在阿伦特看来,“公共领域中各部分的所有活动的目标,无论是文化的还是政治的,都不是满足人的需求,而是赋予人类生活以意义”[44]。也就是说,价值、意义不是私人的、个体的,个体的人是没有所谓的意义、价值问题的。阿伦特认为,人的活动有三种形式,即劳动、制作、行动。劳动时的人是作为动物存在的,目的是维持人最基本的自然生命的需要;制作时候的人是作为人存在的,但其行事逻辑是功利的,因此,此时的人还不是完全自由的人;行动时候的人在公共领域中展现自我,自由存在,破除了目的—手段的行事逻辑,只有这时,人方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