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康节理想中之新人本位论。人与万物,本皆偏而不全,但人能由偏合全。此即中庸之“明而诚”,惟立场与出发点不同。由偏合全,则全体即在一偏中呈现,故曰以人代天”。其主要工夫在“观”。康节曰:
夫所谓观物者,非目观之,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观之以理也。圣人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以物观物之谓也。此与庄子略同意,所谓“照之以天”。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节除康祛人之主观与庄子同,但人之客现則惟人能之,此层庄子所不言也。(《观物内篇》之十二)
此乃康节之客观主义。康节乃提倡人本位之客观主义者。人本位之客观主义则主要在“理”,尤胜过于在“心”。故曰: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观物外篇》下)
又曰:
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万物亦我也,我亦万物也。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渔樵问答》)
人只要祛除己私,即人之情。运用智慧,此亦人之性。来观察天地万物,而求得其间之理。理则是公的,并无物、我之别。必待兼物、我而理始见。庄子“约分”,是要约束在各自本分之内。康节“观物”,却要范围天地,牢笼万物。其主要工夫在能“观理”。他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