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隋唐窟形以覆斗式窟最多,可作为隋唐的典型形制,此外,还有少数的涅槃窟和大佛窟。
覆斗式窟在北朝已经出现,其“覆斗”形的窟顶形式是对现实“斗帐”的模仿。窟室在北朝时大都中心略后有一个中心塔柱,这是因袭印度的支提窟而来的。隋窟基本上和北朝相同,多数有中心塔柱,也有些窟洞已将中心塔柱改为佛座。唐窟绝大多数已无中心塔柱。初唐盛行前后二室制度:前室供人活动,后室供佛像。盛唐以后改为单座的大厅堂,只有后壁凿佛龛容纳佛像,有的左右壁也有龛,整个布局非常接近于一般寺院的大殿平面。又北朝的龛,平面半圆,龛顶为曲面,龛楣为半圆拱形,龛内一般只塑一佛,龛外多立二菩萨。隋唐时塑像增多,除一佛二菩萨外,还增加了二弟子,有时还塑出二天王,形成一铺五像或七像,而且都放在龛内,因此,龛的面积加大,平面改为外宽内窄的梯形,龛顶为外高内低的斜面,龛楣也改为直线,模拟佛殿的匠意更为明显。中唐以后龛形又有变化,即平面为横长矩形,龛顶为横长覆斗,正中做出支条方格组成的平棊,四周斜面塑画出竣脚椽,龛外左右画柱,上面画附有仰阳板、山花蕉叶和角端伸出龙头衔流苏的帐顶,明显表现出是对当时盛行于佛殿内的佛帐的模仿。因此,就全窟而言,是一座佛殿的象征,不再表现为一座佛寺了。这一转变,为晚唐出现而在五代和北宋盛行的背屏式窟提供了意匠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