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宫廷的舞蹈的情况,从有关史书的记载来看,大致是这样的:每年春秋二社及圣节,宫中要设宴,第一皇帝升御座,宰相进酒,宫中开始吹筚篥,其他乐工合奏,赐众大臣酒,皆就坐,宰相饮,作《倾杯乐》;百官饮,作《三台》……第四百戏皆作,开始表演……第七合奏大曲……第九小儿队舞,亦致辞以述美德……第十四女弟子队舞,亦致辞如小儿队。第十五是杂剧。如果外交宴会如宴请辽国使臣,程序基本与上述相同,只是没有女弟子队舞和杂剧。上元观灯这样的大节日,楼前设露台,台上奏教坊音乐,乐舞小儿队;台南设灯山,灯山前陈设百戏山棚,用散乐舞女弟子。
南宋时的宫廷乐舞情况,在《武林旧事》、《教坊记》中有详细记载,从“天基圣节排当乐次”内容来看,第一盏到第十三盏,大抵皆奏器乐而不舞。到筚篥奏《万岁梁州》曲破,齐汝贤,舞头豪俊迈,舞尾范宗茂。以此开始舞蹈,舞人技艺出众者称舞头舞尾。南宋宫廷宴会,一般是音乐、舞蹈、杂剧等相间进行。
(二)民间舞蹈
宋代的民间舞蹈很盛,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民间群众性的自我娱乐活动;一是民间专业演出团体向城市集市集中,并向商业化、剧场化发展。
关于都市民间专业歌舞的盛况,在《武林旧事》中有详细记载:“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又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至节后,渐有大队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日趋于盛,其多至数千百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这是城市专业舞蹈的情况。至于队舞的节目大概有70多种,如《快活三郎》、《快乐三娘》、《男女竹马》、《男女杵歌》、《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诸国献宝》、《穿心国入贡》、《六国朝》、《四国朝》、《扑蝴蝶》、《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乔乐神》、《乔捉蛇》、《乔师娘》、《地仙》、《旱划船》、《村田乐》、《踏跷》、《货郎》等。“其品甚夥,不可悉数。首饰衣装,相矜侈靡,珠翠锦绮,炫耀华丽,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多至十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