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世纪,由于奴隶制危机和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破坏,许多人烟稠密的城市变得一片荒凉。中古时代早期,在日耳曼人统治的最初几个世纪里,自然经济在西欧基督教国家中占主导地位,那里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城市依然处于衰落的状态。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也不能认为所有的古罗马城市已经全部消失了。当时,许多被保留下来的城市虽然大多是主教的驻节地、领主设防的堡垒和国家的政治中心,但其中也不乏工商业活动。6世纪,巴黎就有经营装饰品和贵重物品的店铺;马赛则是地中海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犹太商人和叙利亚商人运来大批的油脂、名酒、埃及的纸草和东方的丝绸,然后转销欧陆内地。同样,波尔多、奥尔良、南特、特里尔、帕维亚、米兰等城市都有工商业活动。[2]
关于西欧城市的起源问题,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罗马派”与“日耳曼派”的争议。前者认为,中古之初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城市;后者则坚持认为,古罗马城市已经全部被摧毁,西欧城市都是后来重新兴起的。无论如何,笔者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幸存的罗马城市,二是新兴的日耳曼城市。如果从词源学上考察,罗马城市通常具有国家、政府的管理职能,拉丁文civitas一词就含有“国家”“公民权”和“城市”三个意思。与civitas同词根的英文词汇city则表明,有部分中世纪城市起源于罗马文明。另外,town和borough这两个英文词汇均有“堡垒”“要塞”和“设防”的意思,表明还有部分中世纪城市起源于具有军事意义的设防之地,它们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建立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