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是西汉初的儒学大师。早年就开始潜心钻研孔子的学说。汉武帝时,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形成了此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都以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局面。他宣扬“天人感应”说,神化皇权,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董仲舒的代表著作为《春秋繁露》,全书共17卷,书中着力发挥“春秋大一统”之说,构架了“天人感应”说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的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程”是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的共称,均为北宋时期的儒学宗师。他们合著有《二程集》。书中把“理”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由其气化而生,认为人性是理、气结合物,他们指出“天命之性”都具有善质;而“气质之性”因气有清浊之分,故有善与不善之说。他们在诠释张载的“闻见之知”时,说认为“闻见之知”就是物交物而知,同时又补充道,亲身经历的“真知”和间接获得的“常知”是有一定差异的。比二程稍后的朱熹(1130~1200)更是光耀千古的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