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资短缺的年代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年份:猪年。对中国人民来说,猪是富裕的象征。在过去的狗年中,从芝麻种子到钢铁,在生产上取得了“大跃进”,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希望在猪年能吃得更好。可是,他们正在过着从1949年建国以来最为困苦的日子。
伴随“大跃进”的是一个巨大的正在发生的失误。1959年1月,尽管政府声称主要农作物产量增长102%,但是中国城市的粮食供应量却减少了,低廉的卷心菜第一次出现在配给单上。此后,肥皂也出现在配给单上,而每月的糖配给量被削减至每人仅半磅多一点点。在大港口广州,鱼类供应不足。在上海,则几乎买不到猪肉。
不像过去,这些短缺不是因为为从国外购买机器而出口农产品的结果。过去的几个月中,北京在东南亚进攻性的贸易——这让日本十分担忧——已经开始大大地动摇了。两周前,不顾对外汇的需要,中国政府取消了一项向英国供应棉花和棉渣的合同,这将给未来的谈判带来危害。
1958年秋天,为了将日本生产者挤出市场,大陆以极不合算的价格在香港倾销水泥。而现在,无论以多高的价格,在东南亚也买不到中国大陆的水泥。印度尼西亚则将从苏联,而不是中国,得到曾经许诺的20万吨大米,并且每吨要贵8.4美元。无论在哪里,中国政府的商业机构都拒绝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的商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