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还真说到做到,对道德名节满不在乎。《宋史·寇准传》曾载: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
由是倾构日深。
这便是口语“溜须”的由来。丁谓贬谪之后,宋仁宗曾言:“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宰相王曾回奏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尧,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26]可知王曾对于丁谓的意见。只是丁谓断然不会想到,后世史家挑选出来的“忠良”楷模(或曰“文化英雄”),竟然就是他身边的师长以及同事、后辈。
《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忠义传》沿袭了欧阳修《新五代史》的体例和说法,并延伸说: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代诸陋矣。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