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诸儒批判理学,倡导以经学济理学之穷,但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宋学的影响,与宋学有一定的学术联系。如阎若璩曾说:“天不生宋儒,孔子如长夜。”[15]他论证晚出《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为伪书,也受宋学影响,引用他们的资料。他的《四书释地》对朱熹也多有维护。而胡渭《洪范正论》对汉儒刘向也有攻击。章太炎认为,他们虽“皆为硕儒,然草创未精,时糅杂宋明谰言。其成学著系统者,自乾隆朝始。”[16]在批判理学倡言经学中,汉学与宋学逐渐开始分化,还未形成鲜明的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乾隆时期汉学和宋学的对立才真正出现。
二、汉学与宋学的对立
自乾隆中叶起,汉学渐盛。先是惠栋高举汉学大旗,戴震继惠栋之后崛起。他承其乡先辈江永之教,于三吴惠学兼收并蓄,主张由声音文字求训诂,再由训诂寻求义理。游学南北,名噪京城。后应聘入《四库全书》馆,与邵晋涵、周永年、纪昀等馆中众多名儒肆力经史,辑佚钩沉,校理群籍。经史考据因此蔚然成风,书馆亦不啻汉学家大本营。汉学得清廷优容,大张其军,如日中天,就连朝中显贵亦附庸风雅,“皆以博考为事,无复有潜心理学者。至有称诵宋、元、明以来儒者,则相与诽笑。”[17]于是朝野官绅,竞相尊汉儒之学,排击宋儒。汉学的代表人物有惠栋、王鸣盛、钱大昕、江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