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货币
北宋工商业发展,因之货币流通额也特别增大。唐铸钱每岁约数十万贯,宋每岁五六百万贯,唐末渐用金银,宋时金银成为通行的货币,中唐始有飞钱,宋时交子(纸币)用途很广。宋人有一首破钱诗说:“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钱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货币数量愈大,也就是阶级剥削愈益剧烈。
金银——唐末,威胜(浙东)节度使董昌每十天发一纲(一批)贡品,内黄金一万两、银五千铤。浙东不是最富地区,每月能输出金三万两、银一万五千铤,想见全国积存金银总数不少。宋初,赵匡胤、赵光义赐吴越国王金器六万四千七百余两、银器四十万八千八百余两,吴越国进贡金九万五千余两、银一百一十万余两。赵恒初年,银价每两八百文,金价每两五千文,后来用途愈广,十余年间金银价腾贵数倍,连赵恒也诧异起来。赵佶时,各路每年贡品(皇帝生辰进贡及南郊进贡)金银外,别有折银钱一万八千余贯,当时折价不可知,但外州县存银似已被朝廷逐年吸取,渐就枯竭,所以有折银的名目。赵桓亡国时,在围城中(金兵围开封)大括金银,金价每两涨至五十贯文,银三贯五百文,比赵恒时金价高十倍,银价高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