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私人也很有心机的作品,年轻强壮、也饱经波折的以色列人来到巴黎,抛弃了自己的母语,妄图重新扎根在一片“自由”的土地上,但为他将巴黎的大门漏开一条门缝的情侣,对他终不过是各取所需. 深陷乏味生活的平庸作家,需要他的痛苦与磨难来汲取灵感,拨弦弄管的白富美,需要他如雕塑般的精壮肉体来满足欲望. 在这种暗藏默契的病态模式之下,是西方国家对难民苦难生活居高临下的消费以及对其劳动力想当然的觊觎. 而站在难民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选择极端的暴力行为,还是讨好地试图融入,事实上他们从来就不曾被真正关注,也不可能在西方国家寻得真正的自我认同. 西方只接受符合自己的价值体系的人,否则即使再高昂的呐喊,也会在整饬的管弦乐中变成失声的噪音. 片中的主角用尽全力,最终依旧只能气急败坏地反复冲撞那扇已经关上也不会再打开的大门罢了. 李安早年间的家庭三部曲之一,也是最为出名的一部. 影片在故事的叙述上十分流畅,编剧的功力尽显,整体节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将一父三女每个人的部分分别呈现,而在大家看似独立的生活与情感之中,实际都夹杂着各自与这个家庭的关系和共同生活背景下的复杂心态. 影片不动声色地还原着家庭生活本身的样子,用细腻真实的情感来引发人们的共鸣,父亲和三女,在各自的经历之下,实则最后都走向了他们最初人设呈现的反方向,老大,不想结婚却结了;小妹,抢了别人男友最先怀孕;而看似最开放最智慧的老二,反而成为了被遗弃与独身的人;老爸,则在影片最高潮时,宣布了看似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这一切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来讲,又是如此地自然和理所应当,父亲与女儿,男人与女人,五味杂陈的情感即是作为饮食男女的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最打动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