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弦易张
第二次北征失败后,明朝改变了作战战略,由主动进攻改为积极防御,但防御不代表被动挨打。朱元璋通过这次战役认识到,要想一鼓作气灭掉北元暂时是不可能的,于是朱元璋又回到了惯用的迂回战略上。自从元昭宗打赢了这一仗后着实有点飘了,接连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定下了“三年训练,五年反攻”的计划,以求打回中原去过年,将元顺帝重新迎进大都太庙。基于此朱元璋认识到必须要切断北元与各方势力的联系,各个击破,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北元军队为什么不断南下,道理很简单,草原物资少,不到明朝边界抢点东西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别看元昭宗整天叫嚣要反攻中原,但在明军严密防守下平时能抢点东西就谢天谢地了。于是朱元璋采取了第一步,坚壁清野,将边地地区的居民内迁,没人了看蒙古骑兵还能抢到啥。
但边民都内迁以后,出现了新问题,边地地区的土地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吗,于是乎朱元璋走出第二步,在边地地区强化卫所制度,并让卫所的兵士在当地屯田,平时种地,有战事的时候就出战,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所以后来朱元璋得意地说自己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稳固边地以后,朱元璋又开始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并用,意图瓦解北元政府。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正月、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正月,朱元璋先后组织第三、第四、第五次北征,不过这几次作战不再是直扑北元中央政府,转而蚕食北元军事要地,招降北元军政大员,不断消耗北元有生力量。特别是第五次北征,盘踞在辽东近二十年的北元重臣纳哈出在明朝的恩威并施下出降,北元一下子损失了二十万大军,加上此前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已经平定云南,北元朝廷左膀右臂被切断,使得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