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也有一个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主张幸福感的增强需要管理需求和欲望,比如一个人有20个愿望清单,当清单上的愿望一个个得到实现,他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可假如有500个愿望清单,会发现永远还有大量心愿无法实现,导致疲于追求新的愿望而无法满足当下。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两者的落差越大,幸福感越低。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也”,也是这个公式背后的大智慧。
什么是幸福?你是否也有自己独有的“幸福公式”呢?
人是复杂的个体,成长的历程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追求、梦想……就像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如此特别,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关于幸福的需求以及评判标准。所以人们才会有很多看不见的隐性失望和不满,会有五花八门的矛盾和百般计较,陷入“我不懂你、你不懂我、我不懂别人、别人不懂我”这样的怪圈。
我在青春期遭遇家里经济败落,父母放弃稳定工作辞职,一起创业,却屡屡失败,最后即使做农民耕地也无法养家。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窘迫的确是很多矛盾的导火索,芝麻大的琐事也会因为积怨已久引发激烈的争吵。很多纷争都会因为一件事而上升到双方道德问题、性格问题、人品问题、责任感和爱的问题。就当我认为也许分开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时,让我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当时父亲突患重疾,他们否认了感情不和,并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如胶似漆,舍不得离开对方,一分钟也不能分离,直到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