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资方面,是“滴滴”超过了“快的”,不过从市场方面来看,它们拥有的市场其实相差不大。尤其是当“快的”将大黄蜂收购以后,它的市场占有率变得更高了。
除了融资方面的大比拼之外,各种烧钱的价格比拼也相应展开。
2014 年1 月5 日,人们可以在微信里找到“滴滴打车”的名字了,也能够从“我的银行卡”界面找到进入“滴滴打车”的便捷通道。
1 月10 日,“滴滴打车”和“微信支付”推出了一种补贴的方式,只要乘客选择打车,就减少10 元的路费,同时,司机将得到10 元的补贴。
1 月21 日,“快的”不甘示弱,同样也推出了这种活动,它在给乘客减少10 元费用的同时,给司机补贴的钱更多,是15 元。于是,两家公司的烧钱之战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2 月10 日,“滴滴打车”将补贴的数额调低,由10 元变成5元。为此,“快的”也做出反应,进行了一些调整,不过对乘客的补贴依旧没变。“滴滴打车”很快坚持不住了,为了竞争,在一周之后,决定再次把补贴上调,还是10 元。对于这种情况,“快的”则表示,它要“永远比同行多1 元”,于是把补贴改成11 元,压了“滴滴”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