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市新居
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居室是中西、土洋兼而有之。但在大中城市,西式房屋已与中式民居分庭抗礼,而且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西式房屋也越建越多。而洋人的推波助澜,更使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此种新式民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里弄建筑、花园洋房、高层公寓。
新式里弄建筑是在改造了中国传统低层院落式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后者由“合院”变为“联立”式。最初的新式里弄出现于上海,多为三间两厢二层联立式。等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向多层次、大纵深扩展,并增加了卫生设备,围墙的高度也逐渐降低或者拆掉,式样也多采英式、西班牙式,已经非常接近外国联立式住宅了。当时,北平、天津、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有不少新式里弄住宅,而且同上海一样,里弄内有总弄、支弄,总弄通大街。
花园洋房在民国时期开始在中国的城市、名山大川、避暑圣地大量修建。这些洋房多采国外建筑形式,英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混合式应有尽有。当时,住花园洋房、西式别墅成了身份高贵的象征,以至于修建之风日盛一日,不再只局限于大中城市,连遵义这样的小城市也有了花园洋房。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就是在一个军阀的花园洋房里召开的。在贵州,甚至连桐梓这样的小城,洋楼也已不稀罕。杨成武将军回忆说:“桐梓城小洋楼特别多,一幢幢,一座座,相当讲究,据说贵州省的许多军阀、官僚、富商发了财都在这里建一幢别墅,一则炫耀自己的富有,二则金屋藏娇,待我们红军进城时,这些达官贵人早逃之夭夭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