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总量和结构状况
长三角地区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行,市场化程度高,经济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6年长三角GDP总值占全国GDP的20.5%,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34.7%。由表4-3可见,自2005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其中,上海的产业结构已经发展到相对高级的程度,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从2005年的第二、第三产业并驾齐驱发展到第三产业比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与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定位相一致。浙江和江苏的经济发展由2005年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增长,到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接近全国三产占比58.2%的平均水平。2016年,全国第二产业的占比为37.4,可见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处于较高的程度。
表4-3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和就业的产业构成(%)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在就业构成方面,上海、浙江和江苏有明显的差异。2005—2016年,上海的就业人口数从863.32万人快速上升到1365.24万人,11年间增长了58.1%,相较于1990—2005年15年间从业人数9.8%的增长率,可见增长迅猛。其中,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人数最多,早在2005年就成为主要的就业领域,并在此后保持逐步增长,十几年间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增加了391.32万人,增长超过80%。具体到行业,2016年上海吸纳劳动力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相关的行业就业人口提高幅度较大,其中增幅前三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的就业人口比重相较于2005年分别上升了83.8%、69.8%和17.1%;下降最明显的行业是制造业,与2005年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