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这类文本,离不开鉴赏者的想象与联想。散文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广阔深远的美学境界。在这个美学境界里,作家的心灵世界,借助于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得以体现。因此在鉴赏的时候,应先由文本的阅读去还原物象物境,再由意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深入到意境层面,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作品的韵外之致。
第三,鉴赏散文的语言。
好的散文语言往往凝练自然,又灵动优美,富于哲理,充满诗情画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全文仅八十余字,但语言简洁凝练,写景生动传神,韵味无穷,实为小品文中的精品。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这种修辞通常是作者刻意推敲而得,具有生动的表现力。独具匠心的修辞手法往往能够取得极为精彩的艺术效果,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描摹洞箫之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比喻、拟人、夸张兼而有之,把箫声的情状描摹得栩栩如生,宛若在耳,比起单纯的描写要使人印象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