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领导人在民国初年的所作所为,首先出自他们对形势估计的失误,认为革命告成,南北统一,今后理当以建设为中心,“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其次在于他们对袁世凯政治立场判断的失误,认为袁将在种种约束之下,以民主共和为依归治理国家。再次是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觉功成身退为政治家之理想境界。故他们在民国初年风尘仆仆,奔走于各地,宣扬其建国理念,投身于实业建设,表面上倒也轰轰烈烈,实际上却于事无补,反被袁世凯利用以对外展示其和平、统一、建设之门面。自袁世凯接过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表面上对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示以尊崇,并企图利用他们的影响,加速消解南方革命派的实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同盟会退出北京内阁后,南北关系一度紧张,袁世凯遂派专人南下,到上海邀请孙中山、黄兴北上“调停”。孙、黄出于和平建设的良好愿望,分别在1912年8月24日和9月5日到北京。在京期间,他们与袁多次晤见商谈。袁态度“谦恭”,将孙、黄捧为建立民国之“首功”,南北统一之“关键”,民国安危之“所系”,并表示俟大选告成、国会召开、正式总统选出后,他也将退为国民,与孙、黄共谋社会事业。袁世凯的殷勤表现与旦旦言辞,使孙中山、黄兴颇为所感,认为“袁之为人,很有肩膀,其头脑亦甚清楚,见天下事均能明澈,而思想亦很新”;表示他们此行“旨在赞助袁大总统谋国利民之政策,并疏通南北感情,融和党见”;“调和一切,使我同胞无稍隔阂,和衷共济,以巩固民国基础”。为此,他们在各种场合发表意见,要求革命党人“破除党界,勿争意见,勿较前功”;“提倡人人除权利心,以国家为前提”;“唯一宗旨,愿在扶助政府”。为了进一步将孙、黄纳入其彀中,9月9日袁世凯特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25日又公布八项政纲:(1)立国取统一制度;(2)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3)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4)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5)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6)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7)迅速整理财政;(8)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结果,孙中山和黄兴的北京之行,被袁世凯利用以表明其与孙、黄见解一致,营造了南北和谐统一之气氛,有利于袁巩固其当时还不十分稳固的统治。就在孙、黄在京期间,袁世凯还与他们相商,促成自己的心腹、内务总长赵秉钧于9月25日出任总理,完成了全面控制北京政府的图谋。革命派不仅同意赵的任职,使其顺利上任,而且拉赵及其阁员加入国民党,以此促成“政党内阁”,以化解双方的矛盾。殊不知赵秉钧从未认同“革命”,以其在内务部之经历,对镇压革命党人倒是心狠手辣,正是他在几个月后领袁命指使人刺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
相关影视:真实游戏韩国在线观看